毕月乌基地
评分: +7+x


logo_black.png

MOON OBSERVING
COMMITTEE


观月委员会机密档案库


档案ID:M-2791642A



加载档案文件中……





加载完毕!










项目: 毕月乌基地
大小: 占地面积约为7km2
类型: 地下结构
有无生命:
有无知觉:
有无潜在/当前危险: 空间扭曲、潜在的辐射危害
所需的服装/武器: 宇航服、照明灯
位置: 月球,亚里士多德环形山西南方向
异常报告: 存在辐射污染、空间不稳定的地下基地

使用程序

该项目为一地下基地,需要进入内部完成探险工作。鉴于项目内部存在电离辐射,当探险人员尝试进入项目内部探险时,应当身穿防辐射性能良好的宇航服。

项目内部环境黑暗,每位探险人员需要配备一盏照明灯,保证能见度不少于200m;在探险过程中,每组探险人员应当排成一列纵队,互相通过连接绳相连以免走失。禁止擅自切断连接绳独自行动,由此发生的后果观月委员会不对此负责。1

项目内部存在严重的空间不稳定性,所有试图进入该空间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并通过相关的探险知识培训、急救培训和突发事件应对培训,保证探险过程安全。

若发生空间扭曲现象,探险人员应当原地下蹲,双手抱头,待空间结构恢复稳定后再继续探险。该过程可能会伴有一定的失重感,请保持镇静,切勿在空间扭曲发生期间到处走动。

由于项目环境的特殊性,每次探险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请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探险任务并寻找出口。


报告

photo1.jpg

探险人员在基地入口(摄于2016年)

“毕月乌基地”(Net Lunar Crow Base)是一座位于月球的地下基地,坐标(49.939°N,17.146°E),距离亚里士多德环形山(Aristoteles crater)西南方向101.19km。该基地名字来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的“毕宿”,由中国███航天团队承建2,于1975年5月1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混沌分裂者下属部门观月委员会于2014年6月4日首次发现了该基地。该基地位于观月委员会月球站点西偏北3°26′方向,直线距离320.814km。在确认基地周围无其他异常现象后,委员会于2014年12月10日展开了对毕月乌基地的探险工作。

该项目位于地下68米,为一个占地面积约7km2的巨大框架结构,分为居住区、实验区和总控区三大部分,共细分为81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通过错综复杂的过道相连。

项目的出入口设立在一个不规则的陨石附近,为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初次发现时门的表面已经被一层大约10cm厚的月壤覆盖。门后有一架梯子通向地下,到达地底后再行走约100m即可抵达地下基地的主体部分。由于基地的电力系统被破坏,因此空间内部十分黑暗。

该项目的主要用途为科学实验,然而在1995年12月27日的一次实验事故之后,该基地便开始陆续撤离研究人员并停止使用,此后一度荒废至今。实验区的科研设备大多完好无损,探险人员曾试图带走这些设备,但当它们被带出月面后便迅速化为砂砾。

项目的空间结构不稳定,每隔1小时会发生一次空间扭曲,这种变化发生时整个结构会产生剧烈的震动,并伴随强烈的失重感。该变换将导致整个基地的区域被随机打乱,若人员身处空间内,则会被随机传送至某一区域。

项目内部具有放射性辐射,能贯穿并破坏人体细胞,只要人员停留在空间内不超过6小时,身体就不会发生任何异常;3一旦超过6小时,身体将会逐渐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轻者会体力不支,伴有轻微出血;重者突然晕厥、完全丧失自控能力,甚至死亡。截至今日只有两名探险人员在该情况下顺利回到了月面,他们在内部逗留的时间已超过10小时。


附录1:初次记录

摘自观月委员会巡查一队于2014年6月4日在月球的常规巡查记录。

附录2:探险记录

以下内容均来自观月委员会探险队在毕月乌基地内的探险记录。这些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日志、视频资料、照片。

  • 探险三队队员罗克于2015年3月12日发表的探险日志4
  • 探险六队队员███于2015年9月23日发表的探险日志5
  • 探险五队于2016年2月13日的探险录像片段6
  • 探险四队于2018年12月1日拍摄的居住区一角照片
  • 探险一队于2019年1月9日拍摄的实验区入口照片
  • 探险队于2019年7月15日共同绘制的基地模型图

附录3:基地文件

  • 探险五队于实验区研究室发现的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NLC-S79631报告进展——19910720

经过一个月的商榷,编号NLC-S79631,名为████的实验项目拟定为一个以核能为动力的████,它可具备超凡的空间传送能力,帮助宇宙飞船更快地到达遥远的星系。

我们希望它既能节省飞船燃料的损耗,又能维持稳定的运作模式。实验圆满完成时,我们将会与世界各国共享此次发明技术,最终实现全人类星际旅行之梦。

考虑到实验区场地空间不足,我们决定在总控区的区域14进行实验。当实验对象初现雏形之时,我们将按照实验计划逐步展开实验。

本次实验结果将上报至基地总部。

评估结果:正常

评估日期:1991年7月20日

  • 探险四队于居住区发现的部分日志

1975年5月10日,毕月乌基地正式启用了。

“毕月乌”源自古代天文学西方七宿的第五宿“毕宿”,因为建设地位于月球,且建成时观测到毕宿一,故因此得名。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月球基地,它具备实验、居住、管理等多种功能,预计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人。基地共有81个区域,分为居住区、实验区和总控区三大部分。

我们将每个部分的墙壁粉刷成不同颜色,并且标注区域编号以示区分。

从现在开始,人类踏上了朝着深空进发的旅程。

███航天团队建设人员 ████

附录4:利用可行性

2019年12月31日上午,观月委员会会长叶梦逆与太空部署部门主任Dr.Tachanka进行了一次线上研讨会,会议主要讨论该项目进行改造的可行性。

以下是本次线上研讨会的谈话内容。

经探讨,基地改造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

改造方案 是否可行 理由
将此基地转变为居住地 基地内部存在放射性辐射,不宜定居。
将此基地转变为基础设施 基地结构不稳定,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宜改造。
修复基地结构,恢复电力供应 考虑到基地的空间性质复杂,不建议施工。
在基地搭建防辐射墙 虽然方案可行,但是需要墙壁足够厚才能发挥作用。

结论:由于任何改造方法均不可行,该基地已无任何利用价值,建议在探险工作结束后封锁该基地。


由于此异常项目无法继续使用,观月委员会将于探险结束后彻底封锁出入口,并清理基地所有物品。尽管这不值得,但是考虑到月球的安危以及组织的利益,我们必须阻止“他们”——混沌分裂者最大的敌人发现这座基地。

——观月委员会会长 叶梦逆

moon.jpg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