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程序
{待录入}。至此,组织放弃深入研究项目,转而展开消极对策,项目的相关信息被掩藏。
项目概述 [07/15/2024编]
“{待录入}”于本文档被定义为一种不可控模因或缺陷型认知影响效应;对观测者的影响被确凿为不可逆的思维污染——“α症”被指代为一系列因项目而出现的不同危害情景——其中,最具危害性的α情景为项目发生后出现的异常模因污染:
- 第一例患者被收治于2012年7月16日,具体症状表现几乎等同天空/宇宙恐惧症的心理疾病。异常心理科医护人员米勒 · 多维尔(Miller · Dowell)在对患者的救治中证实该病症为模因污染的并发症,对初期患者的交谈得到可证实的信息:每个患者在患病前均观测过“{待录入}”,且对其产生了认知:
- 尽管确认患者的恐惧症源头为来自“{待录入}”的模因污染,但鉴于并非所有个体在观测到“{待录入}”后均出现了类似症状,相关病发诱因尚在调查中。截止至目前,全球各患者总占比已达世界人口的0.02%,即约112万人,这一数值仍在持续上升中。
- 同时,患者对“天空/宇宙”的恐惧效应会逐步衍生至所处环境,如开阔性环境、黑暗环境等;或对特定词汇产生恐惧,如“广袤的”、“空无的”等。
- 「 帕维斯式恐惧症 」,由异常心理科医生帕维斯 · 戴加 · 洛米昂(Pavis · Degas · Lomion)于2012年9月10日提出,用于指代由“{待录入}”带来的模因污染。依据他的观察,每个患者在末期时均无法与他人构建正常交流,其学习的范式被解构,自身的理解能力被消解:
- 在此阶段的患者自身已无正常生理能力,多种并发心理疾病出现躯体化。意外的是,部分观察报告中出现数名患者在观察到末期患者时病症急速恶化的现象;在一份由其本人递交的报告中指出,正常个体在接触末期患者后亦会受到模因污染,这将意味着每个末期患者本身即为一例潜在感染源。
- 帕维斯医生在救治末期患者的过程中感染帕维斯式恐惧症后,通过观察自身、比对病症、撰写报告,坚持自我开解与疏导,却最终于2012年9月17日在家中自杀,享年24岁。
2013年5月10日,“帕维斯式恐惧症”被重新定义为“对‘{待录入}’不正确认知,导致自身无法有效在观测中构建自我定位,从而诱发心理恐惧”。帕维斯式恐惧症不再单以“天空/宇宙”为唯一参数,目前已扩大至如下几项特定范例,不同患者的恐惧源被重新解构为如下数个概念性参数:
- “{待录入}”可能被认知为空间或时间;
- “{待录入}”体积不被正常理解,大于或小于自身;
- “{待录入}”的环境声音不被正常认知,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
- “{待录入}”的可视距离因光照、视力等相关原因产生视野问题,低于2m或高于30km;
- “{待录入}”自身。
尽管“星空”已被确认为第一例项目载体,但鉴于其污染以受感人士对常态范式的理解为途径,对项目的管制、控制、使用等手段已被认为不可能,组织将停止对项目的继续观测。
附录#1:被匿名移交至精神情感研究所的一份录音文件,无模因或认知危害
最先爆发恐慌的并不是闹市的平民——他们未曾注视过哪怕一次星空——夜空不再如记录的那般璀璨,人们对它的认知最终仅局限在了照片、文字与口述中。谈及星空时,往往会说出几个刻板的印象,他们自觉星空应当是美好的,应当是无止尽的,应当是绚丽多彩的。
他们满足于受限的认知,即便他们抬头不见繁星,却仍对此习以为常。城市的光辉遮蔽了无限的恶意,弄巧成拙地在泛黄的夜空下庇佑着这群无知的孩童。
最先爆发恐慌的并不是郊区的平民——他们对此没有任何感知,只是认为夜晚变得暗淡、变得漫长——他们仍在思虑着明日的到来,他们未有一次对这片星夜感到畏惧。谈及星空时,湖面会多出几个萤火,平楼会亮起几盏明灯,土狗会装模做样地嚎叫几声引来叫骂声。
他们不对这份异常有所觉察,即便他们低头俯视群星的恶意时,他们也不屑于去探究星空。忙碌的思虑压制了无限的恶意,无所顾忌地生活在无知中。
最先对此感到恐惧的是天文学者,是小说家,是自然学者,是历史学者……如同大海,深邃、庞大、无尽,那片星空揉碎了他们的认知,将他们从高处摔下,浸没于无谓的认知。
他们曾在星空下认知一切,广袤、无垠,唯独未有认知自己。而如今,当群星溢彩,当自己认知到自己的那一瞬间,他们幡然醒悟,他们惊骇万分。
附录#2:精神情感研究所对相关患者的一份录音文件,无模因或认知危害
(难以分辨的叫喊声和呻吟声)
男声A: 所以,呃,怎么样?冷静下来了吗?(大声)
(沉重的呼吸声)
男声B: 我……我在哪?啊,我想起来了,抱歉,我需要冷静一下。
男声A: 当然,我猜。(停顿)是α症吗?
(沉默,混杂逐渐平缓的呼吸声)
男声B: 或许吧。
男声A: 什么感觉?
男声B: (停顿)就像……就像宇宙或是深海。
男声A: 恐惧症?
(沉默)
男声B: 不一样。
男声A: 比如?
男声B: 我对自己的存在感到了迷茫和空虚。在星空之下,我认识到了我自己。
附录#3:与天文学部纳维克交流的一份录音文件,无模因或认知危害
你当然不会对此感到顾虑……当我研究天体运动而在野外拿着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的时候,我会将我的全身心和注意力集中到星空之上,那时的我正处于一种“忘我”的阶段。
但在那天,我在完成工作后心血来潮,再次独自仰望星空时,看到的不再是原先那般宏美壮丽的“浩瀚星辰”,而是——虚无、黑暗、庞大、寂寥——一瞬间的恐惧占据着我的思维,我不敢说那是否是震撼,但我确信在这星空之下我瞬间当机,言语失声。
之后我才明白当时发生了何种事故:我对自己的存在感到了迷茫和空虚。我曾傲慢地认为人是万物主宰,相信那星空彼岸将来也会有人的足迹,就像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登月那样,相信人的那一脚步。但我发现我错了,在那瀚海的震惊背后,是被揉成一团的我的自尊、我的傲慢、我的一切——
——对于那片星辰而言,人类不值一提。
(沉默)
你应当能够理解我的恐惧来自于何处,你眼中的我又会是何种模样?你曾经是否又对此感到过迷茫?我们组织,与SCP基金会的冲突又是否具备意义?我们从古至今,假设着时间的永恒,但这也是我们对“永恒”的傲慢,当宏观的尺度被放大,当我们的岁月被揉搓,这又是否具备意义?
(沉默)
我们应当认为……我们必须认为这是存在价值的,如同人类在月球上踏下的第一个足印。不然,我们便无从获得那份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的追求。
哦……你已经发现了吗?这份恐惧实际上并不来源于任何事物,群星、深海、黑暗……它们仅仅只是客观存在于此。真正的恐惧来源于我自己,我已经丢失了寻求意义的动力,想必很快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正因如此,我才想告诉你,想让你明白,恐惧并不来源于外界——
——那些令你感到恐惧的事物,仅仅只是一面镜子。
后续:天文学部部长纳维克于该访谈结束3日后自尽于室内。其死亡引发了组织高层管理对{待录入}的进一步警示,用以阐述“对非自然事物的不正确使用会导致非良性结果”这一事实的论据。
项目概述 [07/16/2024编]
于2024年7月16日,文档最后一次更新;上述载体客观性质被全部归置于繁杂信息档,Alpha最高管理部对其添加下述最后一条性质,以作为警示:
- 自我认知。
至此,文档暂停更新。